[我要登入] [免費註冊]

電書朝代:維多利亞州「多元文化卓越獎:多元文化行銷獎」得主(澳大利亞)

臉書專頁 推特專頁 部落格 新浪微博 訂閱電子報 書目下載 (PDF)

 
   

電書朝代中文電子書店:書市話題:出版相關

文化的價位:談台灣出版業面臨的困境

 

2012 年 7 月:最近拜讀了網友艾栗森於 2012 年七月十二日在其部落格「大驚小怪大小事」中刊出的〈一本 300 塊的書,出版社賺多少?〉一文,也讀了五十七位網友的相關意見(至七月十三日晚為止),感觸良多。艾栗森在文章中指出,許多人在國際書展期間,利用出版社折扣的機會拼命買書,他們認為自己是在支持出版社,因此希望折扣應該更低。「你看網路書店不也是在打折,國際書展的折扣應該更低才對,」許多讀者都這樣認為。

然而艾栗森基於自己在出版業工作五年半的經驗,語重心長地指出:「對於書的折扣這件事情,我想很多人都誤會了因為中間還有很多人的努力;把利潤全部算在出版社口袋裡,更是把其他人在書背後付出的心血一筆勾銷。所以,想趁著自己還記得一本書的成本結構的時候,用數字來說明一下折扣這件事情:一本定價 300 塊的書,出版社能賺到的利潤,大概是 30 塊左右,甚至更低。」

艾栗森的分析精闢詳實,相當值得一讀。他(她?)指出,出書的過程中包括了經銷商、書店、印刷廠/紙廠、版權、作者/翻譯、美術設計、編輯校對等關卡,因此在利潤層層扣除之後,出版社能不虧本就不容易了,想賺大錢實在很難,多半都是憑著一股熱情和毅力在苦撐。

以翻譯書為例,艾栗森提出的例子是 3000 美金的版權購買費用,印量同樣是 3000 本,因此一本書的版權費用平均為 30 塊。然後是翻譯費用,翻譯十萬字的書以每字 0.7 塊的稿費計算,則一本書的翻譯費用平均為 23 塊。就這樣,一本 300 塊的書,55 塊的利潤已經沒有了。

(作者註:儘管許多做過翻譯的網友對艾栗森提出的翻譯費用大加批評,認為每字 0.7 塊的例子不符實際,一般苦哈哈的譯者往往必須忍受每字 0.3 到 0.5 塊的奴工費,這卻並不是艾栗森這篇文章的重點。台灣譯者費心費力做苦工,卻得不到應有的價位尊重,是公認的事實。然而艾栗森的文章談的是出版社的困境,讀者便也應該就事論事。)

版權購買和翻譯費用是出版社的當然責任,再加上印刷廠/紙廠、美術設計、以及編輯排版校對的費用,也是為了製作成品並監督、保持其卓越品質,因此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艾栗森提到,「一本 300 塊的書,先以 55 折批發給經銷商,由他們把書鋪給各書店」,因此一本 300 塊的書,135 塊的利潤馬上也不翼而飛。艾栗森又指出,出版社往往必須配合網路書店 79 折的促銷而「退讓定價的百分之六」,也就是 18 塊。出版社能不犧牲這筆利潤嗎?如果不配合網路書店,「這本新書就沒辦法在網路書店上有曝光機會,沒有 banner,更不會有首頁關鍵字或是任何曝光位置。在這網路書店的銷售越來越強大的時代,出版社能說不的籌碼也越來越少,只好答應」。

就這樣零零碎碎地扣下來,一本 300 塊的書,出版社能實得 30 塊的利潤就算不錯了,好不容易碰到國際書展,「有機會擺脫經銷商和書店的壓榨」,在付出「起碼 20 萬」的場地租金和裝潢費用之後,還得應付要求打折的讀者。「這本書怎麼打折這麼少啊!外面都賣七折了,你們怎麼沒有再打低一點?我辛辛苦苦走來這邊買耶!我帶錢來可是在『支持』你們好不好!」原本已經大量失血的出版社,就這樣體力透支,嗚呼哀哉了。

有網友認為,買書本來就是支持出版社的作為,要求算便宜一點又如何?你出版社還敢抱怨?你以為你有多高尚?要抱怨錢少,發行有商業價值的書不就得了?再不就改行去做其他賺錢的事吧。還有網友認為,你自己的工作做不好,還敢怪讀者、怪版權商、怪經銷商、怪書店、甚至怪譯者?你以為你出版了幾本書,我就一定要買嗎?你自己賣不好,就不要來抱怨你得到多少利潤!

我們的看法是,一般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買東西的時候當然都希望有折扣,如果有免費享用產品或服務的機會當然更好,但是就文化產業而言,我們不能貪求折扣,因為有折扣的文化會流於輕俗,要求免費的文化更會導致盜版。如果我們今日要建造台灣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國家,就必須肯定並尊重文化產業的努力。

我們在〈紙本書在台灣的售價〉一文中提到,就國外進口的文學類作品而言,在經過了出版社苦心竭力翻譯出版之後,在台灣的價格其實只比在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平均價格要高一點;就企管類翻譯作品而言,在台灣的價格更只是其美國價格的百分之四十四!尤有甚者,台灣出版的書籍精美品質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曾經贏得許多國際知名作家的讚美。如果比較其他華文出版市場的成品,就知道台灣出版的書籍看起來實在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在台灣民眾生活日益追求精緻品質的今日,難道連這種文化上的優質待遇都不願意花錢支持,以示尊重嗎?

還有網友認為,出版本來就是一種賭博,沒有人知道下回哪一本書會暢銷大賣,面對堆積如山的存貨或退書也只能自認倒楣,有許多專業性的藝術人文書籍根本就只能落得送給圖書館的下場。這的確是事實,然而這也證明了出版社的熱情和心力,願意在自己的專業判斷之後孤注一擲,賭贏了算是僥倖,賭輸了也還是不氣餒,再接再厲,勇往直前。天底下的賭徒當然都不值得稱許,為了文化而賭,卻需要相當的豪情壯志。我們都崇拜英雄,然而出版業眾多的無名英雄卻更值得我們的尊敬。沒有出版業,又如何能談文化的培養和傳播?

有一位網友指出,出版社應該建立自己的平台,直接把書賣給讀者,甚至轉向電子書發展,讓自己出版的商品更有競爭力。身為數位出版和閱讀的支持者,我們對出版社願意嘗試電子書的可能性當然樂見其成,然而就出版社建立平台而言,許多傑出的出版社其實已經在做了,也有相當可觀的成就,更值得讀者的熱情支持。

寫到這裡,我們真正想對各界讀者提出的忠告是:買書的時候精挑細選,謹慎下手,喜歡的作家就盡量支持,同時也要透過各界書評多接觸其他優秀的作家。買書的時候要挑折扣也不妨,如果真的要從網路書店買便宜貨,就耐心等待好書打折的時候再買,如果實在等不及,就直接到出版社建立的專屬平台去買。平時多試著了解出版社的運作和各種出版品的製作過程,在參觀國際書展的時候,多把握機會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員接觸,試著了解他們的工作內涵,卻不要再隨便要求進一步的折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支持台灣的出版社,多買好書,則我們的出版業必定能蒸蒸日上,我們的文化也才有前途。

 
 

電書朝代:維多利亞州「多元文化卓越獎:多元文化行銷獎」得主(澳大利亞)

創作獨立,出版自由!

[關於電書朝代][服務項目][合作夥伴][常見問題][聯絡我們]

電書朝代為澳大利亞 Solid Software Pty Ltd 所經營擁有。Copyright © 2019 eBookDynasty.net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