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養兒女是一個大哉問,也是一個跨越時間、空間、文化、乃至於宗教的重要課題。我們總習慣把重點均分為三,也就是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一同盡力培養下一代的主人翁,殊不知,學校和社會環境固然重要,家庭才是一切的根本。
那麼,什麼是真知灼見?不同的文化和宗教當然有不同的詮釋,但是人類社會的好處:凡是人都有共通性和體諒性,我們便可以從彼此的文化和宗教學到無比的價值。《具備真知灼見的教養》這本書便是如此:其雖然奠基於基督教文化,其中討論的兒女教養方式依然值得非基督教人士、乃至於無宗教信仰人士借鏡。
根據《具備真知灼見的教養》(Visionary Parenting: Capturing a God-Sized Vision for Your Family) 一書作者羅柏.雷紐博 (Dr Rob Rienow) 士的分析,真知灼見的重點在認清家庭的真正性質和價值。我們為什麼要生養子女?過去是為了傳宗接代,現在卻是為了培養更好的下一代。如果在決定生養兒女的時候沒有承諾對於下一代的關注與付出,那麼結了婚的男女寧可為自己追求更美好而成功的人生,也不必生而不養。
雷紐博士進一步引用聖經所說的:「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關於如何殷勤教訓,又要教訓什麼內容,基督教人士自然有其看法,我們卻足以了解,對於兒女的教養當然在於以身作則地說明為人處事的道理,特別是尊重長輩、鍛鍊品格、誠實與自信的培養、家人的彼此愛護和扶持、以及對於社會的回饋。這些做人的基本原則顯然不只限於特定文化和宗教。
雷紐博士在《具備真知灼見的教養》一書中,針對兒女教養的實際作法,簡潔有力地提出了許多建議。同樣從跨越文化和宗教的角度來看,他所說的其實就是要以家人為重,任何事業、野心,任何家庭之外的責任和義務,都可以居於次位。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熱誠奉獻於宗教、盡心盡力為教會大眾服務的牧師會發現自己根本就做錯了,然而雷紐博士在書中懇切地承認,他自己身為六個孩子的父親,生活的重心應該是照顧家庭和教養兒女,而非孜孜不倦地向神更向自己證明自己每天到底吸引並鞏固了多少人的宗教信仰。沒有家庭,當然就沒有社會和文化,這是雷紐博士在深切思索之後領悟的道理,卻也正是足以跨越所有文化和宗教的、最基本而重要的原則。
因此,《具備真知灼見的教養》是一本奠基於宗教而又超越宗教的家庭教養手冊。如果身為牧師的雷紐博士可以把家庭置於宗教之上,那麼我們當然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置於事業野心之上,繼而思考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生兒育女,又能為子女做什麼。
唯有靜下心來仔細思索,我們才能徹底認知身為父母的責任:我們教養子女不是為了讓他們擁有我們自己所不曾擁有的一切,也不是為了創造我們自己的一個升級版本——而是為了培養子女成為他們自己,成為衷心愛護家庭並願意回饋社會的良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