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书朝代:领先中文电子书出版的潮流

新浪微博 噗浪专页 脸书专页 推特专页 博客 订阅电子报

     
简体中文站
     
         
电书朝代
> 回到首页
> 回到作家特写:向日葵
 
电子书分类
> 文学小说
> 散文评论
> 人文科普
> 风格养生
> 家庭亲子
> 专业职涯
 
读者须知
> 订购方式
 
作者须知
> 出版方式
 
电书朝代接受线上付款
 
电书朝代:2013 年六月驻站作家:向日葵 Q & A

问:可否请您简述一下自己的创作历程?您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创作?

答: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东西,却直到长大之后才知道,创作其实可以是一种艺术,甚至是一种生活的动力泉源。我觉得作家之所以创作,其实还是想和读者对话。没有对话的创作叫做日记,而没有读者的作家也只是说梦的痴人。

问:您觉得就文学作品而言,对您影响比较深的有哪些作家?

答:在中文作家方面,我一度受到三毛的影响很大,但是那和许多人一样,多少是因为少年狂放爱作梦,梦想天涯海角的漂泊和自由。成长之后,这方面的心情就淡了,每天尽力追逐现实生活的完整,也不常作梦。然而梦中曾经的繁花似锦,璀璨青春,想来还是很温馨。

在英语作家方面,对我影响最深的当然是美国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他对于人性有很深刻的体验和描写,而恐怖也不一定要噬血。我很喜欢那种平凡人在不平凡情境中所必须拼命奋斗的写照,因为人一旦决心拼命,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金描写过许多种平凡的奇迹,而恐怖有时候只是衬托这种人生转变的背景而已。

问:您目前已经出版了《时间的秘密》、《我的博客疗法》和《手痒的译者》三中文电子书。您在这些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答:刚开始写博客是为了抒发心情,所以在《时间的秘密》这本书中有许多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说八道,写起来倒是很快乐,也充满冲劲。后来发现文字其实可以发挥一些力量,特别是敦促自己思考,所以老古板的学究个性就开始在《我的博客疗法》中慢慢显现,到《手痒的译者》则简直是长篇大论了,这是很无奈的事。

其实我在自己的作品中相当注重创作的严谨。如果是纯粹的发抒心事或艺术狂想,文笔当然可以轻松有趣,但是如果要分析论理,下笔的时候就得扎实而有根据,字字斟酌,理直气和,不可动辄妄下断语或进行人身攻击。在这方面,许多读者曾经给过我相当大的启示和针砭,所以我心里其实是很感激的。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协助巩固良好的网络评论气氛,而不是人人都透过匿名方式,成为横行霸道的网络怪兽。

问:您觉得就文艺评论的形式而言,作者在创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我觉得中文世界里很少有文艺评论的杰作,许多古典和当代的重要作品已经没有人爱看,而目前的许多所谓的 “评论” 其实只是自我风格和巧思慧心的尽情展现,而不是真正对于文艺作品的探讨和剖析。当然评论不一定要严肃八股,论者也不一定要完全让自己置身事外,但是我觉得就纯正的文艺评论而言,论者的存在是为了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文艺作品的特色,而不是向读者推销自己。我非常不喜欢一些个人风格太过的所谓 “评论”,在这些文字中,你看到的不是被评论的作品,而是那个眼中只有自己、一天到晚 “我我我” 的所谓 “论者”。

问:您在创作上有遇到困难吗?如何克服?

答:困难当然很多,要克服也不容易。我在写不出来的时候就干脆不写,去找一本好书看,做些家事,往往在不刻意动脑的时候,问题就自己在脑中解决了。

问:您认为,在进行文艺评论方面,最困难的步骤是什么?

答:我在上面提到过,论者的任务不是介绍自己,而是分析和评论作品,但是任何一个创作的人都一定要从自己出发,所以要完全把自己从作品中隔绝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觉得文艺评论的困难之处在于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客观、平衡,这方面的解决之道就是要多读,多想,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看法,不管是自己熟悉或生疏的意见都要加以了解,而不是单纯的专注内视。越是和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越值得深究,因为在了解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己有进一步的省视。当然,接不接受这些看法,又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就算不接受而有心要辩驳否定,自己也得先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同时保持心平气和。也许要保持心平气和才是最难的。

问:如果今天有人向您请教应该如何评论文艺作品,您会有什么建议?

答: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多读,多想,多学习,多了解别人的看法,而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先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才能有学习的谦虚心,之后才能慢慢培养出自己独立的看法。这是我自己从读者那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

问:您觉得以目前市面上的文艺评论作品而言,最想看到哪些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

答:自我独立的看法很重要。有许多人只是概述文艺作品的内容,引用别人的议论,然后发表自己的心得感想,就算是所谓的 “评论” 了。事实上,这只是 “简介” 和 “读后感” 的结合而已。与此同时,文字也很重要,因为文艺评论作品本身也应该具有文学艺术性的价值。

问:您觉得就作者而言,透过电子书形式的出版有什么利与弊?

答:这问题好像和上面各点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我自己的看法是,电子书是绝对不能取代纸本书的。那些担忧纸本书没有未来的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电子书只是一种选择,就像有的人喜欢吃苹果,有的人却喜欢柳丁,而两者都很美味,不能无谓担心柳丁的大量生产就会造成苹果的灭种。电子书确实为作者提供了额外的出版选择,但是作者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写出好的作品,持续保持优异的创作成绩,才能吸引读者,并且进一步获得读者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只要是好书,不管是以电子书还是纸本书的形式出版,读者都能接受。

 

向日葵欢迎各界读者提出和创作有关的各种问题。请将您的问题寄到这里,我们会把问题和答案在此一并公布。

 

   
电书朝代:领先中文电子书出版的潮流
[繁體中文站] [简体中文站] [English Site]
 
电书朝代为澳大利亚 Solid Software Pty Ltd 所经营拥有 (ACN: 084 786 498)
Copyright 2012 eBookDynasty.net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