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登入] [免费注册]

电书朝代:维多利亚州 “多元文化卓越奖:多元文化行销奖” 得主(澳大利亚)

脸书专页 推特专页 博客 新浪微博 订阅电子报 书目下载 (PDF)

 
   

电书朝代中文电子书店:书市话题:创作相关

《红楼梦》梦红楼

 

最近接到一封很有意思的来函,是中国某大学的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写的。她的主要研究项目是儿童文学和翻译史,并提到在当前的中国翻译界,中国典籍的外译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为儿童和少年读者而翻译的文学典籍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位研究生提到我于 2011 年和英国的 Real Reads 合作出版的一套四本,为西方儿童和少年读者用英文改写的《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三国演义》(The Three Kingdoms)《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并特别关注了我对《红楼梦》的英译改写,让我倍感荣幸。十多年前做的努力,现在还有人记得并愿意深入探讨,是一个作者和译者最大的安慰。

以下是这位研究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我所做的回答,谨和各界中文读者分享:

问一:当初编译《红楼梦》的契机是什么?

答一:早在 2009 年四月,我接到绘者江长芳 (Shirley Chiang) 的来函,问我是否愿意和 Real Reads 合作,用英文改写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小说,让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和少年读者(八至十三岁)也能领略中国文学和文化之美。我自己在大学时代读的是中国文学系,后来以翻译和出版为业,对创作也有涉猎,虽然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却还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当时我在澳大利亚已有十二年,人在海外,总想为自己的文化和文学做一点事。

于是和 Real Reads 的 John Button 先生取得联络,先从《西游记》下手,然后是《三国演义》,这两本小书的英译改写过程,我已经在 "《西游记》西游记" 和 "关于吕布的选择" 两篇文章中记述了,在此就不重复。然后写的是《水浒传》,最后才是《红楼梦》。

问二:在编译《红楼梦》时,参考的底本是什么?

答二:高中时代当然读过刘姥姥逛大观园的片段,到了大学时代,尽管教授们对《红楼梦》实在是欢喜讚叹、顶礼膜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却没修这堂课,总觉得自己没那个耐性,却还是尽责地买了书,因此在英译改写《红楼梦》和其他三部古典小说的时候可以信手从书架上找来各种资料。我用的版本很普通,难博专家一粲,不过因为是改写,注重的是故事本身,而非文字细部诠释或考证。

有趣的是,比较这四部古典小说,我对《红楼梦》的涉猎最少,英译改写起来却最容易。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红楼梦》的底线是宁荣二府的兴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因此虽然全书有将近七百七十个人物,单单是主角也有几十个,这种 “大卡司,大制作” 的专注性却远远超过其分散性,特别是和其他三部小说相比。在此同时,《红楼梦》的戏剧性和文学性,在四部古典小说之中应该是最明显的,同时人物刻画鲜明,对比强烈,各个主题皆有普世性,很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问三:编译时是否参考过《红楼梦》的相关中文研究著作?是否参考过《红楼梦》的英文全译本(例如:霍克斯和闽福德的译本,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或者在英语世界的其他节译本呢?

答三:这方面略有钻研,因为 Real Reads 的要求是,除了基本故事改写之外,还要有额外的资料让儿童和少年读者进一步思考或阅读。在深入阅读方面,我的建议是,霍克斯和闽福德的 The Story of the Stone (2006) 是目前最好的全译本,至于入门读者,Dore J. Levy 的 Ideal and Actual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999) 以及余国藩 (Anthony C. Yu) 的 Rereading the Stone: Desire and the making of Fict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2001) 是很好的导读,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这两本书对于儿童和少年读者而言也还是相当艰深,因此父母亲和老师们可以尝试。我还列出了 CliffsNotes 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介绍,这是西方学校常用的网络资源。

我是在《红楼梦》的英译改写完成并出版之后才接触到杨宪益和戴乃迭 (Gladys Yang) 的译本,感觉起来,他们的英译比较精准,中规中矩,而霍克斯的翻译就比较流畅。我自己的看法是,翻译是一种再创作,且是以受众的语言 (target language) 为对象,因此如果是中翻英,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会比较能写出适合英语读者的作品,这里的基本要求是让英语读者觉得手里的作品是用英语写的,看不出来是翻译。另一方面,一部作品的译者如果不只一人,在翻译上就绝对会有不同的期许和作风,这是很自然的,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翻译结果。即便一部作品只有一个译者,在大型翻译项目的前期和后期,往往也能看出翻译的风格有所调整,因此资深的译者有能力掌握并自律这一点,资浅的译者就必须依赖编辑或校对了。

问四:编译儿童版《红楼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四:最大的困难当然是如何透过短短的六千字,向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和少年读者介绍这样一本富丽堂皇、深切感人的中国文学庞然巨著,这是整个英译改写四部中国古典小说的过程中一再碰到的问题。

在这方面,出版社做了明确的定位,他们的目标不是要精准专业地翻译整部作品以作为汉学界研究的依据,而是要透过优秀文学作品而向年轻读者介绍一个重要的文化,同时协助其父母师长推动这介绍的过程。Real Reads 在这方面有多年的卓然成就和经验,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前,已经英译改写了多部世界文学名著,因此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编辑过程也有特定的标准和步骤。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透过出版社的明确定位,让参与的译者和绘者在工作时都有清楚的规範和考量。这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单纯地翻译一部作品,而是做引介的工作,因此在推广方面也能用特别的角度切入,而不是盲目或野心地面对整个市场。最重要的是,教育界的付出者和受惠者都有相当大的热情,这和学术界或出版界的许多考虑是很不一样的。

问五:编译的主要原则或者标准是什么?具体采取的策略主要是什么?

答五:在进行英译改写时,我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是专注于数量有限的主角和其个性和遭遇,毕竟要完整转达《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是不可能的。我要说的是一个故事,可以让儿童和少年读者理解并感同身受的故事,但在此同时也要介绍这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并邀请读者在接触另一个文化的同时,自由地就自己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进行思索和比较。这是出版社的角度,我非常赞成。

因此,在具体策略方面,首先就是要决定介绍哪些主角,哪些故事情节又一定要加入,然后逐步进行筛减。第二步是实际的英译改写,初稿完成后交给编辑,双方讨论之后再改写,这样的过程可以反复持续很多次。在此同时,我向绘者提出场景建议,加上编辑的意见,三方讨论之后由绘者提出黑白初稿,然后是彩色定稿。全书的文字和插图完成排版之后再由三方面讨论,大家都满意之后才定案。因此,这整个过程可以长达一年多。

可以说,具体策略是由编辑、译者和绘者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成品是一个流畅易读、且能被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和少年读者以及其父母师长理解的好故事。重点在于 storytelling。在这方面,编辑的把关非常重要。

问六:在编译的时候考虑过读者的接受吗?

答六:如上所述,整个英译改写过程的目标是要让读者能接受这个故事,而就《红楼梦》而言,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纷是儿童和少年读者可以理解的,宁荣二府的兴衰也不是问题,甚至诸多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爱恨情仇也容易处理。但是这部古典小说的细腻深刻以及其璀璨文采,特别是诗词部分,就难以透过英译传达,而那种繁华落尽、转眼成空的苍凉感受,只能尽力表达给年轻读者。

所以,这方面就多少要依赖故事之外的介绍和导读,而这也是 Real Reads 引以为傲的特色,不只是说一个好故事,而是要介绍这故事为什么重要,对年轻读者而言又可以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是把作品和读者连结起来的工作:how to connect with readers and make the story relevant to them。比方说,透过比较主角宝玉和作者曹雪芹的遭遇,邀请读者思索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和半自传体小说的书写:透过描写宝玉的 "不学好" 以及他和黛玉的被迫分离,邀请读者论辩父母亲是否真能为子女做出最好的选择:透过书中各个女性角色的遭遇,邀请读者探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尊严和价值:透过解释故事的结构和文字特色,邀请读者尝试各种书写主题和技巧等等。

问七:在编译本中第 16 至 18 页,主角们讨论 "蝴蝶" 的情节有什么深意吗?

答七:由于在英译改写的过程中不可能呈现《红楼梦》的诗词之美,也无法详细描述各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色,所以用这一众人讨论诗词的片段来解释宝玉的 "不学好" 不代表他胸无点墨,而其他女性主角也均有才智。在此同时,这一片段足以突显各个人物的性情,如宝玉对女孩儿的珍爱,黛玉的自怜,湘云的爽朗,妙玉的孤绝,迎春的屈从,探春的胆识,惜春的求全,袭人的忠诚,以及晴雯的强悍。

至于为什么要讨论关于蝴蝶的诗词,主要是因为莊周梦蝶,难以分辨现实和梦境,这是中国文学常见的主题,仿佛也近似《红楼梦》中贾雨村、甄士隐,乃至于甄贾两个宝玉的那种对于真实和虚幻的剖析。而在许多其他的语言和文化中,蝴蝶经常象徵着重生、改变、希望和生命,也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因此我希望能透过众人对于蝴蝶的美和脆弱的论辩,引出黛玉特别是妙玉对于生死的看法,并作为两人死亡的伏笔,而重点当然是宝玉对于女孩儿的珍爱。

问八:出版社在工作中提供了哪些支持?是否对文字做了修改,如果有的话,做了哪些修改?

答八:在此提一个例子,但不是出自《红楼梦》,而是发生于《西游记》的英译改写过程中。一开头当然是要写石猴的诞生,东胜神州可以不提,花果山却非常重要,更别提那块仙石,但英文要怎么写呢?Real Reads 的 John Button 先生说得好:别管什么 "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毬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和少年读者而言,单单是 magical 这个字就足以解释一切了,所以才有这个句子:Bang! A very special monkey was born from a magical rock on the Mountain of Flowers and Fruit. 在那之后,要描写石猴的特异能力就简单了。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和少年读者,在引介、翻译或改写中文或其他语言的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受众本身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对于熟悉英语文学传统的年轻读者而言,mythical 可能没有什么意义,magical 却足以激发无穷的想像力。再回到《红楼梦》这个例子,对儿童和少年读者可能需要解释僧道之间的差别,但我们不能低估年轻读者对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兴亡、家族盛衰的体悟能力,甚至是对人性光明面和黑暗面的洞察能力。因此,在书中并没有省略熙凤的心狠手辣,元春的富贵与孤离,迎春的家暴致死,惜春的断念出家,乃至于妙玉的惨死。

记得 John Button 先生在读完初稿后说了一句:What a sad story! 我觉得《红楼梦》的复杂在于人物和文字,故事本身却是普世性的。因此在文字修改方面,主要是避免用太过抽象和艰难的词汇,同时要适合英语创作的体式、逻辑和文风,也就是 “改写” 多于 “翻译”。这里的目标是用英语写成一个中国古典小说所构建的文学故事,而不是翻译这部作品的字字句句。

问九:对于编译的《红楼梦》的发行量、读者的购买量和反馈,有大概的了解吗?

答九:确切的销售量不清楚,目前正向 Real Reads 洽询中,但是他们的网站列出了两个读者反馈,谨在此翻译为中文。

英国的丹尼奥利城市学院 (Djanogly City Academy) 的中文教师琴娜.傑米森 (Gina Jamieson) 说:"译者和绘者是理想的工作团队,完成了引人入胜、节奏紧凑的四部作品。这些资源不仅让我们能向更多的西方学生介绍中国的丰富文化和文学,我更喜欢这些故事的叙事方式。这四本书让人难以掩卷,同时保存了中文原著的主要特色。就对于中国文化、建築、时尚和习俗所知有限的学生而言,它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讯。每本书开头都提供了主要人物介绍,书末也有详尽的资讯,解释了中文原著的历史和作者,在英译改写过程中必须割捨的关键情节,可供深入阅读的作品,以及可用于文学课程教学的入门和研究课题。这些部分,搭配出版社网站 '课堂上' (In the Classroom) 所提供的各种教学方案 (Schemes of Work),让老师们能彻底发挥教学所长,用有声有色的课程启迪学生。我非常喜欢阅读 Real Reads 对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英译改写,因为我还没有时间阅读所有的原本。能和学生分享这四本书,实在让人高兴。看到这些古典小说在这么多年之后还能启迪读者,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享受阅读的愉悦,真的很棒。我期待在今后能和更多的班级分享这些书。"

英国的阿什科姆学校 (The Ashcombe School) 的中文教师特瑞莎.蒙佛德 (Theresa Munford) 说:"这四本书让人愉悦,故事说得好,插图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六十四页的体制让年轻读者容易上手。然而这些作品的真正优异之处在于,每本书都有充满想像力和详尽的教学方案。它们适合小学高年级或高中低年级的读者,足以作为整个教学团队所能提供的精采课程的基础,包含了从科学到创作,从个人、社会、健康与经济教育 (PSHE, or Personal, Social , Health and Economic Education) 到数学,从艺术设计到历史地理的多种领域。每个教学方案也包含了中文语言课题,依初学、入门和进阶学习者而分类。比方说,针对《水浒传》的语言课程包括适用于初学者的昵称(由此延伸至形容词和基本问候语),针对入门者的连接词(因为... 所以...),以及针对进阶者的中文字的排列如何影响词句意义等。正因为有众多的网络资源连结和免费的教学工具,老师们无论是否为专家,都无需到处寻找资料、视频连结或其他增广学习经验的方式。单单是阅读教学方案提供的各个构想,就足以让你想放下团队的工作计划而一头栽入这众多构想之中。这四本书还有主角人物的插图以协助不熟悉众多人名的读者,必要的时候还有地图,对于历史背景的简短介绍,网络连结,以及进一步讨论或研究的建议课题。阅读这些故事,你可以理解它们为什么能流传久远。这一类的书籍让黛玉、曹操、武松、当然还有孙悟空等精彩而复杂的人物得以走出书页,进入新一代年轻读者的想像之中。“

问十: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儿童版编译的可行性和前景有什么看法?

答十:综上所述,这会是一项极有价值且意义重大的任务,可行性当然高,前景也无限光明,但重点是要有明确的定位。这任务的出发点在哪里,有什么编译原则和具体策略,希望达到什么具体可行的成就,以及这成就应该如何衡量。最重要的是,针对的是什么市场,对这市场有什么具体深入的了解,订定何种相应的推广策略,并有阶段性的成果衡量标准和措施。这任务不只需要经费,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来主持,对于受众的语言文化和阅读习惯一定要有深入的了解,要为受众设想。

问十一:接下来还有没有编译其他中国文学典籍的打算?

答十一:Real Reads 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我自己想过要进一步英译改写其他作品,首先就是《镜花缘》和《聊斋誌异》,特爱的作品,以及散见于各典籍中的许多短篇故事。

 

註:原载于 Voices under the Sun 部落格,2022 年 3 月 9 日

 

 
 

电书朝代:维多利亚州 “多元文化卓越奖:多元文化行销奖” 得主(澳大利亚)

创作独立,出版自由!

[关于电书朝代][服务项目][合作伙伴][常见问题][联络我们]

电书朝代为澳大利亚 Solid Software Pty Ltd 所经营拥有。Copyright © 2019 eBookDynasty.net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