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摩亚文化里,叫人去 "吃鸡屎" 是一种严重的侮辱,必须交由部落酋长会议裁定惩处。然而一位老祖母告诉她的孙子,如果他不努力工作,人生最後只会落得 "吃鸡屎" 的结局,这句话不是出于侮蔑,而是一种关爱的表达。这是一种睿智的挑战,一种动机,让这个名叫突西的小男孩学会了在学校用功读书,在家中的果园努力工作,更懂得用和平互利的方式来处理其他人对于他的欺凌。
这是萨摩亚籍澳大利亚作家帕辛陶伊艾罗 (Pasene Tauialo) 在自传体小说《吃鸡屎的挑战》(The Challenge of Eating Chicken Shit) 一书中的坦白,也是他最初二十二年的人生历程。这部小说没有任何花俏的辞藻,只有单纯直白的文笔和真挚的感情,写出了萨摩亚群岛传统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展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究竟有多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小说中的突西在祖母和父母亲的调教之下学到了勤奋的重要,从自然界体会到物尽其用、勤俭持家的美德,更在学校玩伴和部落邻居的侮蔑嘲笑之下发愤图强,逐渐改变他们的看法而最终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书中没有孟母三迁,没有精忠报国,没有卑微辛酸的小人物如何显出人性的无比光辉。书中只有面包果、椰子壳、芭蕉叶、烤芋头和野狐蝠,还有一群诚实正直的人如何在部落文化和宗教的种种制约之下尽心尽力地生活。
的确,《吃鸡屎的挑战》是一部极为诚实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和生活都很直接,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也都没有任何矫情的修饰。贫穷就是贫穷,一清二白,家徒四壁,不需要在墙上掛一幅字画来强调自己的骨气和清高。突西的成长经历读起来就是那样简单而有趣味,从挖陷阱捕野猪到偷鸡行割礼,从爬树摘芒果到煮鱼汤当礼物,和男孩子打架,和女孩子约会,学开车,咖啡壶煮蛋——自然而坦荡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用字句去修饰描绘反而有做作的痕迹。
这本书的价值因而在于它的亲切有味:作者的用意不在于启迪或激励人心,只是记录生活并将之一代代地传下去,只不过由传统的说唱吟咏转变成现代的文字出版而已。作者坦承 “决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全家(从萨摩亚群岛)移民到澳大利亚,让孩子能在那里受教育“,这一句话简单实在,平铺直叙,不期待或强求读者能了解什麽,只是人生的一种抉择。也许我们都应该这样老老实实地生活,而不必在别人面前摆什麽架子。
|